节能环保劳卫研究所(以下简称“环保所”)紧密围绕铁路节能环保、卫生及职业安全健康专业需求,聚焦“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历史使命,以科研为基础,拓展技术咨询服务范围,重点推进产业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培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为铁路节能环保、卫生和职业安全健康提供技术支撑,为实现铁路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近年来,环保所围绕青藏铁路、提速铁路、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承担节能、环保、职业安全卫生等领域的科研、技术咨询服务及产品开发等工作,从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转化为既承担科研及行业服务,又具备研发能力,为行业提供产品的科技型企业。
发展历程
肇始发展:1960.10—1999.11
1960年
10月,铁道部成立北京铁路卫生研究所,后更名为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是针对铁路建设运输生产需要,在劳动生理、工业毒理、噪声振动、卫生技术等专业范畴内开展科研工作的公益型事业单位。

1963年劳卫所职工合影
1978年
划归铁科院;1981年,重归铁道部直属领导。

1980年
劳卫所成为铁道部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负责铁路劳动卫生、劳动保护、环境保护三大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

1984年
铁路工业产品质量监督安全卫生检验站以劳卫所实验室为依托成立,负责对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进行抽检、毒性鉴定等工作。

1993年
经铁道部批准,在劳卫所成立“铁路健康教育中心”“铁路环境监测中心”。

劳卫所主持
《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测试现场

尘毒治理仪器设备

开展快餐盒降解试验

劳卫所主持我国首条铁路环评项目-陇海铁路环评

1999年
11月,并入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世纪跨越:2001年迄今
2001年
劳卫所与院环评中心和标准所宏标达公司合并组建环控劳卫所,确定了以科研为基础,咨询服务为依托,重点发展环保、卫生产业的企业发展方向。同年铁道部劳动和卫生司批准成立“铁路卫生技术中心”。

2002年
经铁道部批准成立“铁路环保技术中心”,后于2007年更名为“铁路节能环保技术中心”。

2008年

10月,更名为节能环保劳卫研究所,增设节能专业。

2009年


中铁科怀柔生产基地
注册成立“北京中铁科节能环保新技术有限公司”,围绕真空卸污、污水处理等重点项目进行了成果转化及产品开发,在北京市怀柔区设生产基地,总占地面积为20000㎡,对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为设备售后服务提供质量保障。

2019年

节能环保产业基地鸟瞰图

武清节能环保产业基地项目开工建设
在天津武清区注册成立“铁科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主要承担轨道交通领域节能环保卫生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成果转化和市场推广等工作。

科技创新


推进青藏铁路科研攻关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环保所积极融入青藏铁路建设和运营主战场,承担了青藏铁路环境保护、卫生保障体系研究,以及施工期环境监理、竣工环保验收、污水处理、尘毒治理等多领域、全过程的工作,为保护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保障铁路建设者和运营期职工和旅客的身体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青藏铁路科研成果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特等奖1项,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院级奖励3项。
卫生保障体系研究
对高原铁路建设者进行健康检查

对青藏线运营的机车乘务员进行健康检查
2001至2006年间,在青藏铁路建设期间先后承担了近十项卫生保障技术的研究课题,构建了三级医疗保障体系。多项研究成果的应用,为实现建设期间“高原病零死亡、人间鼠疫零感染”的工作目标,以及高原医学的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撑。青藏铁路运营阶段,通过积极承担铁道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构建了高原铁路运营综合卫生保障成套体系,有效地保障了运营期铁路职工和旅客健康。
环境保护领域研究
藏羚羊通过可可西里野生动物通道

承担青藏铁路环保监理
2001至2006年间,承担了全线环境保护监理,以及“青藏铁路动物通道设置评价的研究”“青藏铁路运营期固体废物处置方式及设备的研究”等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青藏线污水处理设备
2011年,在青藏铁路通车五周年之际,环保所开展青藏铁路格拉段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研究成果为指导工程运营期环境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青藏铁路运营后,环保所利用几十年积累的污水处理科研经验,承担了“青藏铁路站后试验工程——污水处理技术试验研究”科研任务,研究成果填补了高寒缺氧地区低温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空白,并成功研制出试验设备,为全线14个站点提供污水处理设备。

开展高铁综合试验
噪声振动领域

遂渝综合实验噪声振动测试现场

高速铁路阵列式噪声源识别分析系统

济青高铁联调联试现场
近年来,先后参加了2004年“铁科院东郊环行线CRH2、CRH5动车组试验”、2005年“遂渝线200km/h提速综合试验”、2008年“京津城际综合试验”、2010年“京沪高速铁路先导段综合试验”、2016年“大西综合试验”、2017年“京沪高铁达速综合检测”等大型综合试验项目,为有效采取相应的噪声振动控制措施提供了技术依据。作为国铁集团“高速铁路噪声控制技术”重大项目牵头单位,为高速铁路噪声振动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确立了环保所噪声振动领域研究的学术地位。

卫生与职业安全健康领域

提速列车机车乘务员生理指标测
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对机车乘务员的生理与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保所提出了机车乘务员心理健康评估和干预技术,对保障机车乘务员身心健康与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机车乘务员心理健康评估和干预”获2018年度“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此外,针对铁路运输过程中的卫生防疫问题开展研究,为铁路的卫生工作提供了大量数据和理论支撑。

投身铁路环境保护

铁路站车垃圾气力输送系统
2011年以来,开展了“铁路站车垃圾气力输送系统研发”等课题研究工作,对杜绝垃圾输送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降低垃圾收集运输的劳动强度,减少劳动力的投入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远程快速数据采集技术
设备安装(拉林铁路)
2016年,开展了“铁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等课题研究,构建了铁路项目施工期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发了远程快速数据采集技术。

铁路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信息化管理及智能监控系统
2018年,承担了“铁路工程管理平台环水保管理系统”的研发工作,实现了铁路建设项目环水保管理的全过程覆盖,充分融合智能预警、辅助核查、远程监控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了数据精度、信息流通效率,以及环水保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推动了铁路建设项目环水保管理数字化、标准化、智能化的进程。

助力铁路绿色发展

绿色铁路发展研究专题报告
搭建节能环保技术平台,先后承担“办公节能主要技术措施的研究”“铁路建设与运营减排低碳考核、监测、评价技术研究”“铁路行业节能现状评估及对策研究”“铁路重大节能技术示范和推广应用技术研究”等20余课题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为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聚焦川藏铁路建设
根据国铁集团部署,在铁科院集团公司领导下,环保所积极参与川藏铁路各项前期工作,完成川藏铁路国家重点专项生态环境保护和卫生保障阶段性方案,以及第二次青藏科考川藏铁路生态专题申报材料,承担了国铁集团川藏铁路系统性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生态环境保护和卫生保障部分的研究工作。
后续将全力以赴,持续做好各项科研任务,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川藏铁路规划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行业服务
开展技术咨询服务

环境影响报告书
自2001年以来,完成100余项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100余项施工期环境监理监控与生态环境监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数十项污水与尘毒治理工程设计,以及500余项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节能评估报告的技术审查等方面的工作。
自2001年以来,共完成杭黄、哈牡、京沈客专等100余条线、3万余公里联调联试以及噪声振动试验任务,为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的顺利开通运营提供了重要支撑。

发挥两个“中心”作用
高速动车检维修粉尘危害检测

隧道工作场所危害检测
作为“铁路卫生技术中心”,承担数十余项公益性、基础性卫生研究工作,发挥了技术指导作用;承担了全路大多数铁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技术服务范围涵盖了项目可研、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的职业病防治全过程,有效促进了铁路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落实。
《铁路“十二五”节能环保规划》《中国铁路总公司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发展规划(2018—2020年)》等规划研究和相关管理办法
作为“铁路节能环保技术中心”,自2002年以来,承担了《全国绿色通道建设规划》《全国环保重点城市铁路噪声控制规划》《铁路“十二五”节能环保规划》《铁路“十三五”节能环保规划》等多项规划研究和相关管理办法的制修订工作;自2017年以来承担了国铁集团改革和发展重大课题《绿色铁路目标及指标体系研究》,国铁集团新时代发展战略重大课题《绿色铁路发展专题研究》的研究,提出了我国绿色铁路2025年、2035年发展目标,以及铁路节能环保工作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为促进铁路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成果转化

真空卸污系统研发及应用
地面真空卸污系统

铁路真空卸污系统
通过了国铁集团(原铁道部)技术评审,获得了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及多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编制了《铁路站段真空卸污系统》Q/CR 52-2017等相关技术标准,为真空卸污系统设计、生产提供了依据。
自2006年起,真空卸污系统已经在全国18个铁路局,共196个车站、动车段(所)、客整所得到应用,经过了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以及京津城际、京沪、武广、哈大、京张等高速铁路的运行考验,成功在北京、广州、上海、武汉四大动车检修基地,京沪高铁虹桥、南京南、济南动车所,哈大客专长春西、大连动车所,渝利铁路重庆北站、重庆北动车所,向莆铁路南昌西站、南昌西动车所得到应用。

尘毒治理设备研发及应用


VOCs有机废气催化燃烧处理系统

将绿色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理念引进新建、改建的项目当中,结合生产工艺布局,研发了污染治理的防护技术装备,实现产前、产中和产后对产生污染物的生产环节进行污染治理,从而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该项目获得2019年度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新型铁路金属声屏障研发及应用

新型金属声屏障
开展了金属声屏障新型结构及关键组成部件的研发和技术标准的研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框板扣合式铁路金属声屏障成套技术及产品,技术成果获10余项国家专利授权,纳入时速《250公里、350公里高速铁路桥梁插板式声屏障安装图》(通环(2018)8323),形成国铁集团技术标准《铁路插板式金属声屏障单元板 I型单元板》(报批稿)。

铁路煤改电热源替代
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跨临界CO2热泵的并行复合循环关键技术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站的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证书
研发了适用于我国北方铁路沿线地区的低环温、高出水水温的高能效空气源热泵系统,成为铁路煤改电热源替代的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获多项国家专利授权,并先后获得2018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成果转化产品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超低环温耦合空气源高温热泵在呼和局、乌鲁木齐局、哈尔滨局、北京局等铁路沿线200余个站点、工区,以及路外市场广为应用。

污水处理技术研发及应用
北京动车段污水处理工程
推出了以MABR为核心的生活污水资源化再生利用技术,以及以MBBR或A2O+MBR为核心的深度脱氮除磷技术,实现了污水的高效处理,解决了站段污水处理的难题。2019年,承担了北京动车段污水处理站提升改造及废水资源化再生利用工程,负责技术方案选择、设计咨询、研发、安装工程以及运维工作,为后续产品的推广奠定基础。

平台建设
2002年,环保所组建实验检测部,拥有2000㎡的实验室,超过300台/套专业检测设备。
作为国家铁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全卫生检验站,环保所拥有大型分析仪器实验室、综合化学实验室、物理及劳动安全实验室、毒理及清洁级动物实验室、微生物(超净)实验室、病媒生物实验室等9个专业实验室,以及国家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资质,长期开展铁路卫生专业实验和第三方产品检测,检测能力参数接近150项。

半消声室

混响室

环保所气象色谱实验室

人才培养
围绕铁路高质量发展及节能环保专业需求,环保所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创新型人才团队。以国铁集团“百千万人才”工程和集团公司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为抓手,激发职工的活力和动力,搭建适合青年人才锻炼成长的科研、试验、研发的平台。
截至2019年底,环保所拥有国铁集团专业带头人3名、铁科院青年科技拔尖人才5名、获得火车头奖章2人、获评直属机关建功立业先进个人5人。

技术团队

青藏铁路环境保护监理团队

青藏铁路环境保护监理团队获2003年火车头奖杯

为完成青藏铁路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选派专业技术人员长期驻守在青藏高原。监理人员发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保护高原生态环境,达到验收标准。青藏铁路环境保护监理开创了中国轨道交通行业施工期环境保护监理的先河,对青藏高原的环境保护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高速铁路噪声振动试验团队

高速铁路噪声振动试验团队
高质量地完成了合宁铁路、郑徐客专、大西客专等多项高速综合试验振动噪声试验项目,为高速铁路噪声控制技术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为推动中国高铁技术创新、打造中国标准动车组品牌、服务高铁运行管理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绿色铁路发展研究团队

绿色铁路发展研究团队
积极开展绿色铁路指标体系、发展专题等研究工作,提出了我国绿色铁路建设和运营指标体系以及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在“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时代背景下,团队研究成果完善和充实了铁路高速列车绿色发展理论体系,为国铁集团进一步聚力复兴号品牌、提升高速列车绿色发展水平,以及强化铁路节能环保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基础。

生态环保,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铁科环保人将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发展理念。在国铁集团和铁科院集团公司的坚强领导下,环保所始终秉承只争朝夕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坚守,不断深化自主创新,持续激发内生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绿色铁路建设发展助力,努力发挥铁路科技创新骨干、尖兵、平台作用,以高质量发展,为“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