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至11日,由国铁集团和国际铁路联盟(UIC)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以及国家铁道试验中心成功举办。
这场凝聚共识、成果丰硕的盛会背后,离不开综合策划部门全体成员的日夜奋战与精准协作。从方案策划到落地执行,从细节打磨到应急保障,团队以专业高效的工作,为大会的圆满召开筑牢了坚实基础。
缜密筹划:化身“策划师”和“设计师”
筹备工作启动之初,团队便确立了“高标准、严要求、重细节”的目标,团队以“起步即冲刺”的状态,调研历届大会,精准调研策划,以“细”字打底。
团队成员们高频次、全覆盖深入现场“踩点”,小到一个指示牌的安装位置,大到主会场与分会场的动线衔接,都成为团队成员们热烈讨论的焦点。每一次现场踏勘都像一场“集体会诊”大家在思维碰撞中精准提炼关键问题,梳理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就这样,在无数次的实地丈量、模拟推演和头脑风暴中,成员们对场馆的每一处细节都了如指掌,为后续论坛的顺利举办打下了坚实基础。
团队成员在决定视觉呈现效果的“画面设计”环节中,化身“细节打磨师”,围绕大会主视觉形象与会场氛围营造展开了无数轮头脑风暴。从主背景板的色彩配比到高铁元素的视觉符号转化,每一处细节都经过反复推敲,力求在视觉上完美传递中国高铁的科技感与品牌力。
当设计方案终于从图纸走向现场实施,会场搭建7月6日凌晨启动,这是一场分秒必争的“攻坚战”。面对搭建过程中的问题,成员们在现场逐项核验,及时沟通解决方案,“当天问题当天闭环”的效率准则从未打折扣。最终完成主会场、6个分会场、3个多功能厅舞台、灯光等搭建及智能设备布置。7月7日经领导检查后完成彩排,实现零差错运行。
那些“吹毛求疵”的较真和“事不过夜”的坚守,早已成为团队心照不宣的工作日常,正是这份对质量的极致追求与对效率的严苛坚守,让每一个设计细节都精准落地,让图纸上的构想最终化作兼具科技质感与品牌温度的会场实景。
服务至上:细节里的“铁科智慧”
综合策划部凭借对会场和流程的深刻认知,为大会注册、咨询、引导、应急等会务服务提供了重要指导。
考虑到外宾众多,团队经过现场反复观察和动线模拟,集体提出在会场关键地点增设清晰双语指示牌,明确其简洁醒目、信息精准的设计要求。这一团队智慧的结晶被采纳后,显著减少了嘉宾问询,提升了通行效率。
规划服务设施时,团队结合现场观察与人流分析,研讨出“分散布点、错峰引导”策略,提出增设小型茶歇区及优化取餐路线的方案。这一方案实施有效分散人流高峰、避免拥堵,保障了嘉宾舒适体验。
“服务预案要想到嘉宾前面,细节决定体验”是团队常挂在嘴边的话,体现了综合策划部的服务理念。每个环节都藏着用心,嘉宾未开口的需求被提前满足,流程中细微的卡顿被悄然化解。
成果落地:以“实”字收尾,用口碑见证价值
团队成员为了确保流程衔接零误差,反复模拟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连嘉宾上下场的走位路线都进行了十几次预演。他们始终保持着科研人的严谨和工程师的精准,既要精准对接国际参会者的多元需求,又要融入中国高铁的技术特色与文化内涵,将这场涉及多国嘉宾、多环节衔接的国际盛会拆解、落实、优化。“圆满完成任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刻在团队每个人心里的执着信念。
会议期间,从主会场议程的精准衔接、分会场讨论的有序推进,每一个环节都如钟表齿轮般严丝合缝。当参会嘉宾走进灯火通明的会场,映入眼帘的是科技感十足的主视觉布景与井然有序的空间陈列。无论是远道而来的行业专家,还是莅临指导的领导,都对会场呈现的专业水准、流程衔接的精准高效赞不绝口。
这些赞许与认可的背后,藏着团队无数个不为人知的日夜坚守。通宵的会场搭建、深夜会议室里的流程推演、突发事件面前的快速响应,汇聚成了会议成功举办的底气。正是这份对细节的极致把控、对责任的默默担当,让所有的努力都化作了参会者眼中的“完美呈现”,也让团队的付出收获了最珍贵的认可与肯定。
那些在聚光灯外默默打磨的方案、通宵达旦攻克的难题、精益求精落实的细节,所体现出的团队合力锻造的卓越,或许没有镁光灯的聚焦,却深深扎根在大会成功举办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