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父、父亲,两个叔叔都曾是铁路职工,我老伴也是铁路人、次子亦从事铁路科研工作,我家四代都从事铁路事业,可以说是“铁路世家”。小时候我上的是铁路小学,1958年我被保送到唐山铁道学院桥梁隧道系学习,1963年毕业分配到铁科院铁建所工作,直至退休,现在还被返聘继续发挥余热。
我来院后,到北京局三家店工务段劳动实习一年,具体是在丰沙线最长的下马岭隧道(2435米)里劳动。当年丰沙线跑的是蒸汽机车,在列车通过隧道后,隧道就像大烟囱一样向天空冒着滚滚黑烟,我们天天从隧道里往外推机车喷出的煤灰煤渣。在隧道中作业时常常会碰到通过的列车,我们在避人(车)洞内暂时躲避,含有大量一氧化碳和苯荓比等成分的烟雾呛得人透不过气来,工人师傅成年累月在这种环境中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切身的体会,在我心中萌生了建设现代化铁路的梦想。
1965至1983年,我在5998国防专题组,多次参加在我国西北戈壁滩上进行的地下铁道、水底隧道工程核效应试验,验证工程的抗核爆性能,确定工程设计参数,选择合理结构型式。我们取得的成果被纳入《我国核效应试验总结汇编》和《国防工程防核武器设计资料》中,供全国使用,也为编写《北京地下铁道防护设计规范》提供了依据。“核效应工程设计参数”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及全路科学大会优秀成果奖。从1969年北京第一条地铁开通运营开始,到2016年北京已经形成了19条574公里的轨道交通运营网络。截至2016年底,我国大陆共有29个城市开通运营轨道交通线路128条,总里程3832公里(不含市郊铁路)。建设规模与速度世界罕见。
1984至1999年我在铁建所从事党政管理工作。80年代我国旅客列车平均速度仅48公里/小时,1994年底经提速改造的广深准高速铁路实现了开行160公里/小时准高速列车的目标,1997~2007年连续实施既有线六次大面积提速,列车速度提高到200公里/小时。我参与了广深准高速正线试验和多次提速前的综合试验。在1993~1996年曾担任“高速铁路线桥隧设计参数选择的研究”“高速铁路线桥结构与条件(标准)的研究”专题组长,提出了高速铁路选线、轨道、路基、桥梁、隧道和道岔的设计参数建议值,为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提供了依据。2008年8月我国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2008年4月正式开工、2011年6月通车的京沪高速铁路,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设计前的综合时速350公里的铁路,全长1318公里,使北京至上海的直达行程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左右缩短至4小时48分。我多次乘坐高铁外出调研,亲身感受到高速行驶的列车,既平稳,又舒适,时空距离大大缩短。截至2018年底,我国大陆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2.9公里,占世界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的70%以上。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速铁路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为世界之最,已经成为一张享誉世界的名片。我为之奋斗一生的铁路强国梦终于成为现实。
(1996年,作者在沈山线大凌河桥32m钢板梁试验测试工点)
(1997年7月,作者在秦皇岛大里营铁路刚性索斜拉桥转体施工现场)
1999年12月,我退休后由铁建所返聘,2004年到院老科协,具体抓专家建议和科普宣传工作。院老科协紧紧围绕政府和铁科院关注、群众关心的问题,积极组织专家撰写建议。依托多学科、多专业的整体和综合优势,从科技或科技工作者的视角向领导反映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服务。2005年以来,院老科协向中国老科协、北京老科总、海淀区科协报送专家建议186项。其中,《关于发展城市现代有轨电车的建议》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批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值得重视的若干问题及建议》得到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批示。有28项建议获各类奖项(截止2016年),有多项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有24项建议分别被多种刊物选用。至今已有30期。时任院领导对报送的《咨询与建议》非常重视,其中许多建议已经被采纳和落实。院老科协为配合实施既有线第六次大面积提速,2007年组织30多位专家撰写《中国铁路大提速》科普图书,正式出版发行;为进一步宣传中国高铁,2014年编写《中国高铁——一张享誉世界的“名片”》科普小册子,印制1万册,发放给机关、学校、社区读者。
我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在追梦中目睹了我国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我为作为铁路人而自豪。祝愿我院在实现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战略目标中发挥更大作用,继续当好铁路科技创新的领跑者。
作者系铁科院集团公司退休干部80岁
选自中国铁路总公司《老铁路》201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