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01 阅读次数:57
暑运攻坚丨“钢铁天眼”鏖战滚滚热浪
暑运正酣,酷热难耐,高温“烤”验着每一位一线坚守者。“蒸烤模式”下,无数铁科人迎战酷暑、奋战一线,克服炎热天气和强降雨带来的挑战,鼓足精气神、再加一把劲,在万里铁道线上挥洒汗水,以科技创新赋能铁路安全运输,将“奋进改革新征程 建功铁路现代化”主题宣讲激发的热情,转化为推动铁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让改革创新的成果在万里铁道线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炎夏酷暑叠加雨季来临,铁路设备面临严峻考验。铁科院集团公司无人机巡检项目团队以“钢铁天眼”之姿,在千里铁道线上展开一场科技与自然的较量,鏖战滚滚热浪,筑牢铁路安全运营防线。
西北攻坚:骄阳炙烤下的智慧巡检
在西北山区,无人机项目工程师李祖来顶着烈日,攀山越岭,全力做好无人机智能巡检工作。
面对高温导致的设备性能不稳、山区信号不稳等挑战,团队昼夜攻关,创新集成多光谱传感、三维激光点云、热成像及抗干扰中继技术,确保无人机在40℃热浪中依然“耳聪目明”。汗水浸透工装,风干后凝结成盐霜,团队坚守一线,连续奋战,圆满完成天水至甘谷段高危区段的信息采集与识别任务。
较传统人工巡检,无人机的工作效率提升30%,精准识别路桥隐患,实现“空天地”一体智能巡检模式新突破。
华东实践:科技赋能高铁运维
针对铁路外部环境巡检范围大、效率要求高的特点,无人机项目团队采用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在合肥高铁段、徐州供电段管内开展外部环境快速巡检工作。
其中,固定翼无人机巡检线路里程约1070公里,多旋翼无人机巡检里程约433公里,显著提升铁路外部环境巡检效率。项目推进期间,工程师龚鹏程、张天龙、李晶等同志不畏酷暑,与现场单位密切配合,建立起高效响应机制,为高铁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华北防线:智能机巢守护能源通道
穿行于太行山区的百年石太铁路,依山傍水而建,是暑期华北及石家庄地区晋煤外运的能源大通道,也是铁路部门重要防洪防汛重点线路。
该线路途经区域地势起伏大、河谷狭窄、山势陡峻,全线曲线多、坡度大、桥隧相连,地形极为复杂,亟需科学防洪与智能作业。
今年4月,铁科院无人机项目团队与北京铁路局石家庄工务段,联合研发了两套无人机自动巡检机巢。经过团队成员龚鹏程、张天龙的前期细致考察,最终分别安装于井南站、南峪站。在关醒、赵振宁、尚豪男等团队成员的持续努力下,通过长期系统性的数据采集与精密的系统调试,确保了机巢于暑运来临前正式投入运行。该机巢有效覆盖石太线20公里线路,为华北能源运输大通道筑牢防洪安全网。
西南挑战:风雨无阻把脉桥梁健康
铁路桥梁是铁路运输系统的关键节点,其结构安全直接影响列车运行。传统铁路桥梁巡检主要依赖人工攀爬、敲击等方式,存在效率低、风险高、覆盖不全等痛点难点。铁科院无人机项目团队服务成都铁路局集团公司智慧检测需求,围绕铁路桥梁开展无人机自动巡查。
如果说复杂地形是对技术的考验,那么夏季高温便是对工作人员意志的磨炼。面对高温多雨的环境考验,工程师尚豪男、叶克东带领团队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详细应急准备。他们创新研发防水保护装置,成功克服电池续航缩短、图像采集受阻等难题,实现恶劣天气条件下的稳定作业,为西南山区铁路桥梁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每次看到无人机传回的清晰影像,所有的汗水都值得。”项目负责人表示。这个夏天,无人机项目团队的一线工作者用浸透汗水的工装、与烈日较量的韧劲,将智能巡检技术转化为暑运安全的坚实保障。他们的实践不仅积累了宝贵经验,更彰显了科技赋能与人力坚守的双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