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14 阅读次数:1143
高速铁路与城轨交通系统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025年度开放项目申报指南
为促进高速铁路与城轨交通系统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简称“工程中心”)实验室开放和学术交流水平,充分发挥工程中心作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的带头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提升高速铁路和城轨交通领域的创新能力,特面向社会公开发布2025年度工程中心开放项目,欢迎国内外符合条件的研究人员踊跃申请,开展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
一、工程中心简介
工程中心是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科技创新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中心围绕高速铁路与城轨交通系统技术,主要开展移动装备、工务工程、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运营调度、客运服务、节能环保、信息化和安全保障等专业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关键系统研发、重要装备研制和综合试验验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之间的桥梁作用,推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以及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二、开放项目研究方向与内容
1. 基于可解释强化学习的行调智能决策支持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1)智能体支持下的行调序贯决策人机协同模式与信任校准机制研究。结合人机特征分析,设计支撑调度员效率提升的智能体决策边界,量化描述调度员决策依据及信任需求,开展面向调度员的复杂智能体可信增强策略研究。(2)构建基于可解释强化学习的行调决策模型。基于可解释强化学习技术构建行调序贯决策支持模型,适应行调决策低时延要求,提升智能体决策支持的过程透明度及结果可信度;(3)模型评价方法及典型调度场景下模型有效性研究。设计决策支持模型测试内容及评价指标,载入典型场景调度数据并从安全性、采用率、时效性及可泛化性方面进行验证。
预期目标:(1)模型输出方案在CTC实训考试平台中的直接采用率不低于40%,修改后采用率(仅涉及运行时刻修改,且修改操作的鼠标点击次数不超过10次)不低于90%;(2)CTC实训考试平台中,加载繁忙线路(100对以上列车/日)图定列车运行数据,针对4类调度场景,自事件发生至智能体输出首次决策支持方案耗时不超15s,同一事件环境变化引发的后续序贯决策耗时不超10s。
预期成果:研究报告1份;发表或录用SCI/EI期刊论文2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申请软件著作权1项。
拟资助经费:不超过30万元。
联系人:王振东电话:18611621756
2. 铁路信号继电器声纹特征提取与多特征融合的故障识别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1)前端音频采集与信号预处理技术研究。开展前端音频采集麦克风选型研究,评估不同麦克风类型,对声纹识别性能的影响;(2)声纹特征提取算法研究。针对常用铁路继电器的常见故障,分析故障声纹特征,开展小样本情况下,不同声纹特征对基于声纹模型识别准确率影响的研究;(3)多特征融合的铁路信号继电器故障诊断算法研究。开展多源数据融合的铁路信号继电器故障算法研究,开发包含前端音频采集、信号预处理、声纹特征提取以及其他电气数据融合处理的整体框架。
预期目标:常见继电器的典型故障,如触点烧蚀等,在自建的数据集上故障识别准确率达95%以上。
预期成果:研究报告1篇;发表或录用SCI/EI期刊论文2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申请软件著作权1项。
拟资助经费:不超过30万元。
联系人:陈亮电话:13810216378
3. 复杂环境下高铁ATP设备检修图像特征提取关键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1)检修图像特征提取核心算法研究。针对动车所复杂工况下小目标特征模糊与环境噪声耦合的难题,开展融合多模态感知的ATP检修图像特征提取方法研究。(2)复杂场景下检修图像特征提取的鲁棒性技术研究。面向动车所复杂的检修场景和不同型号的ATP设备,开展复杂工况下ATP检修图像特征提取的鲁棒性增强技术研究,提升模型在低光、模糊、强反射等极端条件下的检测稳定性与实时性。(3)图像特征提取技术在现场ATP检修作业中的验证和优化研究。搭建图像特征提取方法的实验环境,以ATP检修作业中的图像数据为样本,基于铁路现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开展统筹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均衡下的最优参数组合策略研究。
预期目标:形成高铁ATP设备检修作业图像特征提取技术方案,有效改进既有ATP检修模式,提升ATP的安全保障能力。ATP检修全流程耗时降低至既有人工的20%。检修作业分级卡控具有强鲁棒性,图像异常识别准确率≥90%。
预期成果:研究报告1份;发表或录用SCI/EI期刊论文2篇;申请软件著作权1项。
拟资助经费:不超过30万元。
联系人:康仁伟电话:15201328154
4. 湿滑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靴轨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1)面向整车动力学的靴轨动态特性研究。开展“轨道车辆-靴轨系统”整体动力学模型研究,揭示湿滑条件下整车系统对靴轨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2)湿滑条件下多物理场耦合作用的靴轨摩擦磨损机理研究。开展湿滑条件下机电热等因素耦合对靴轨摩擦磨损特性影响研究,建立湿滑条件下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的靴轨磨耗模型。(3)靴轨系统载流摩擦磨损特性实验及模型验证。依托靴轨关系实验台开展湿滑条件下靴轨摩擦磨损实验,并开展现场参数测试,对靴轨磨耗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4)靴轨系统参数优化及方案验证。以靴轨系统动态特性和最低磨耗为目标,对不同工况下的靴轨结构参数和系统参数进行优化,提出不同湿滑工况下靴轨参数最佳匹配方案。
预期目标:(1)模型与实验数据误差控制在10%以内;基于多参数耦合作用对靴轨摩擦磨损特性影响规律研究,给出不同湿滑状态下靴轨服役性能评估方案。(2)给出不同湿滑状态下靴轨系统参数的优化策略,以磨耗率等为指标,受流性能提升5%以上。
预期成果:研究报告1份;靴轨磨耗模型1个;发表或录用SCI/EI期刊论文2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
拟资助经费:不超过30万元。
联系人:邢彤电话: 13810402255
5. 数据驱动下高铁网络评估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1)高铁网络评估关键基础数据研究。解析车站、线路特征与网络评估的协同关系,建立“基础设施-服务供给-经济效能”三维分析框架;(2)网络资源配置与高铁客流时空分布关联关系研究。开展高铁客流需求的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研究,揭示高铁网络结构调整、城市群演化对客流时空分布的作用机制,构建多交通方式竞争下的“网络供给-区域需求”动态耦合模型;(3)高铁网络与乘客需求契合评价模型、高铁网络与城市群空间耦合模型研究。基于个体选择行为理论构建高铁网络-需求契合度评价模型,解析拓扑结构变化对服务匹配度的影响,构建高铁网络-城市群空间耦合评价模型;(4)反事实框架下高铁网络评估模型研究。构建高铁网络优化效益评估模型,设计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反事实分析路径,量化网络优化方案的综合效能。
预期目标:(1)选取近五年实施客运路网优化的1个典型城市群,应用本研究进行反事实框架下的服务能力评估,与实际铁路客运服务网络拓扑结构变化后的客运服务能力对比,准确度超90%。(2)通过路网负荷偏离度体现复杂网络表征能力,选取近五年实施客运路网优化的1个典型城市群,对比反事实框架下的铁路客运网络区段通过能力利用率与实际值差异,误差小于10%。
预期成果:研究报告1份;发表或录用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论文2篇。
拟资助经费:不超过30万元。
联系人:毛子今电话:13521691948
6. 基于高精点云和高分影像融合的地铁隧道精密检测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1)高分辨率隧道激光点云与高分影像融合配准技术研究。开展高分辨率激光点云与影像数据的融合与配准方法研究,解决二者在空间分辨率、采集角度等方面的异构性,实现隧道结构的精准三维重建;(2)三维激光点云隧道结构形面特征提取技术研究。构建面向隧道结构的形面特征提取算法体系,提取包括内壁、顶拱、地板等关键部位的几何特征,为病害检测提供基础数据支撑;(3)融合激光点云与高分影像的隧道病害识别技术研究。融合三维点云与高分影像,开展地铁隧道表观病害(如裂缝、脱落、渗水、变形等)自动识别方法研究,实现病害自动识别与定位功能。
预期目标:(1)地铁隧道三维点云测距精度优于2mm,重复精度1mm,三维绝对精度5mm;(2)测量系统运行速度达15km/h;(3)隧道环片收敛、错台、侵限测量精度5mm;(4)隧道衬砌表面裂缝0.3mm,渗漏水检测精度0.05m*0.05m,掉块检测精度5mm。
预期成果:研究报告1份;发表或录用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论文2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
拟资助经费:不超过25万元。
联系人:张胜龙电话:13269319786
7. 铁路智能建造技术发展路径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1)智能建造技术发展现状分析。调研智能建造技术发展历程,梳理总结我国铁路智能建造技术开发应用主要成就,挖掘智能建造技术要素属性特征,建立系统完备的铁路智能建造技术清单;(2)铁路智能建造技术预见方法与发展方向研究。开展我国铁路智能设计、智能化施工装备和建造技术发展预见,分析提出未来关键技术突破方向;(3)铁路智能建造技术发展路径和工作建议研究。基于目前铁路智能建造面临的瓶颈和挑战,结合未来发展趋势,提出近期、中期、远期铁路智能建造技术发展路径及工作建议。
预期目标:提出铁路智能建造技术发展路径和工作建议,为铁路智能建造发展提供方向和支撑。
预期成果:研究报告1份;《铁路智能建造技术发展工作建议》1份;发表或录用论文2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不少于1篇。
拟资助经费:不超过25万元。
联系人:秦菊电话:13466569301
三、申报要求
1.项目申请人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重点项目申请人应具有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并工作两年以上,一般项目申请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或已获得硕士学位并工作三年以上。
(2)具有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基础或工作经历。
(3)所在单位应为企事业法人单位。
其它申报要求见《高速铁路与城轨交通系统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附件1)。
2.申报程序
(1)项目申请人须按规定格式填写《高速铁路与城轨交通系统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放项目申报书》(附件2)和《高速铁路与城轨交通系统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放项目联合申报协议》(附件3),经所在单位加盖单位公章后,在《指南》规定的时间内报送纸质材料,同时将签字确认的项目申报书扫描件电子版发送到指定邮箱。
(2)工程中心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确定本年度资助项目,并将结果通知相关申请人。
3.申报截止时间
项目申报截止日期:2025年5月27日。
四、项目成果管理
具体要求见《高速铁路与城轨交通系统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附件1)。
五、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部
联系人:金安010-51893595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2号院15号楼608A室
邮编:100081
传真:010-51876468
E-mail: nerc-hsrurt@rails.cn
高速铁路与城轨交通系统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025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