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12 阅读次数:216
暑运攻坚丨筑牢钢铁动脉安全屏障
战高温、斗酷暑、抗洪涝,千里驰援铁路运维一线。奔大秦、护兰新、卫皖赣,铁科院集团公司铁建所各专业团队精锐尽出,创新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赋能安全保障体系升级,以科技创新筑牢暑运安全防线。
12支队伍紧急驰援抗洪一线
图:人民铁道
近期,华东、华北、东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险情就是命令,抢险刻不容缓。
按照国铁集团党组关于铁路抢险救灾工作的部署,在铁科院集团公司党委统一领导和指挥下,铁建所第一时间抽调地灾、路基、桥梁、轨道等专业技术力量,迅速成立“党员抢险突击队”,火速赶赴铁路水害现场,全力投入抢险救灾工作。
由无人机遥感事业部魏少伟、防灾事业部李健、特种公司李吉亮、设计公司田康、桥梁事业部荣峤、工务技术中心严乃杰等6个专业共计70余人组成的12支队伍尽锐出战,驰援祖国各地。每到一处灾害现场,突击队员们立即开展灾害情况勘察,运用无人机实景建模,分析线路受损情况,研判灾情发展趋势,科学高效推进水害抢险及整治设计等救灾工作。
7月以来,累计驰援成都、西安、南昌、广州、北京等多个铁路局,参与京包、京承等12条线路的抢险任务。
始终将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过硬作风,为各铁路局快速有效开展抢险救灾提供可靠技术支撑,为迅速恢复铁路运营秩序提供坚实保障。
重载线上的“桥梁医生”
跨过桑干河、永定河,穿越太行山、燕山山脉,作为我国铁路重载运输的标杆,大秦线以百万吨的日运量支撑着暑期用电高峰。在保运输、保安全的核心任务背后,铁科院集团公司铁建所科技工作者在重载工务领域默默耕耘,这个夏天,铁建所桥梁与结构工程专业团队承担着大秦线桥梁检测评估和实梁试验工作,项目负责人袁磊带领年青骨干阎武通等,用科技为钢铁巨龙“把脉问诊”。
7月初,铁建所桥梁专业团队派出两支小分队分别奔赴河北省张家口市和秦皇岛市大秦线桥梁检测现场。青年现场负责人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带领团队严格按照安全管理规则,开展桥梁无损检测和运营性能测试。不惧高空、不畏酷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深山中、在河沟旁,用探测仪和传感器为结构把脉,精心绘制重载桥梁运营状态的心电图。
在北京,另一支试验测试小组对大秦线更换下来的32米梁进行实梁试验。为确保露天环境下试验数据可靠,测试组白天顶着烈日布设测点、调试设备,夜间进行试验加载与数据采集并即时分析。
现场试验人员忍受着钢件暴晒后的滚烫,抵挡着蚊虫的侵扰,更在暴风骤雨中狼狈地抢救设备,虽然浑身湿透,但脸上依然露出憨厚的笑容。十数个工况的模拟,两百多个各型传感器,向沉默着服役三十载的梁体,叩问经四亿多次轮载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力学真相。
跟踪每月一次的30吨轴重试运行列车通过时的桥梁响应,测试团队一次次赶赴现场开展设备安装与调试。试验期间,各小队接力传递试验车到来的讯息,看着显示器上波形的准确输出,大家不禁露出舒心的微笑。
戈壁滩上的“钢铁战甲”
雪山、草原、戈壁、沙漠,一路向西。
风沙、高寒、高温、高海拔、强紫外线,擎战苍穹,不舍昼夜。
这里,除了骆驼刺和风滚草点缀着绿意,还有一支橘黄色的“钢铁战甲”穿行其中,在这片炽热的土地上坚定前行。战甲后背“铁科特种”四个蓝色大字格外醒目,他们就是铁建所铁科特种公司兰新线专项施工团队,尽心保障线路运输安全。
傍晚时分,烈日依旧高悬。70多度的轨道上热浪翻涌,连风都收敛了踪迹,唯有机器轰鸣昭示着忙碌。暑运期间,列车班次增加,留给施工的“天窗时间”愈发紧张。
面对挑战,特种公司王鹏程带领豆卫等团队骨干成员,大胆创新分层分区跳孔间隔式钻法;路基注浆时,根据天窗采用分层分区逐级阶梯式注浆;轨道恢复时,由流水到平行到交叉;精调前,在轨面布设口袋,浸水精准降温等方法,同时在邻线每日四五趟列车驶过,“来车即停、车过即干”的节奏里,利用摸索出的高效、精准的交叉滚动式作业模式,结合指令快速传递,为现场精准执行着命令传达、工序衔接、组织有序。
既守牢了安全底线,又确保了施工进度。
他们积极探索改进工艺工法,更新智慧化设备,通过精诚合作的齐心努力,提前完成提速任务。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提前,更是团队智慧和汗水的凝结,为兰新线的安全运行作出贡献,实现了“安全不打折和施工不影响暑运”的目标,也炼就了一支热情高涨、技术过硬的团队。
皖赣线上的“守护者”
暑运攻坚之际,皖赣线某区段的路基设备综合整治工程也拉开帷幕。该区段穿越山区地带,路基边坡坡率较大,当前正处于伏天雨季,地表温度最高达 50℃,边坡坡面温度超过 40℃,强对流天气频发,给露天作业的施工人员带来极大挑战。
在高温与汛期的双重压力下,铁建所铁科特种公司该项目部优化施工组织方案,为提升皖赣线路基设备抗风险能力,保障列车运营安全奋力前行。
做好防洪进场“三件套”
完善排水措施、修建检查通道、清理边坡杂灌,硬核应对强对流天气,优化人防、物防、技防综合防护体系,有效保障暑运期间行车安全、施工人员及设备安全。
落实“安全五牢记”口诀
提高施工作业人员对安全的认识和重视。针对高温条件及现场实际条件,配备急救包、蛇药、防暑药品等应急物资,并开展了防洪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员安全。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采用机巢+无人机自动巡检,规划巡检航线,实现定时自动巡飞、实时图像传输、安全隐患识别等,形成巡检报告保障施工安全。
夕阳为陡峭的边坡镀上金边,完成当日巡检任务的无人机精准降落于智能机巢,安全员在施工日志上郑重写下 “今日零隐患”……项目部成员以标准化的作业与全天候坚守,护卫皖赣线的平安坦途,让每一趟穿行于山区的列车,承载着他们的专业担当,安全驶向远方。
暑运攻坚战火热进行中,铁建所工会情牵一线,贴心开展“清凉一夏”慰问,将清凉消暑物资送到职工手上,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这个暑运,那些汗水浸透的工装、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深夜抢修的探照灯,共同编织成中国铁路最坚实的安全网。当万吨列车安全驶过检测点,当无人机传回“零隐患”报告,那些晒脱皮的肩膀和结满盐霜的后背,就是“钢铁动脉”最好的守护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