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新闻

发布时间:2025-08-12   阅读次数:51  

[关闭]

暑运攻坚丨钢轨“焊”匠的夏日坚守

暑期,当千万旅客踏上飞驰的列车奔赴目的地时,在铁路建设的一线,有这样一个团队,顶着烈日与高温,为钢轨的“无缝连接”默默奋斗,他们就是铁科院金化所钢轨焊接研究团队,用汗水与智慧浇灌科技创新的果实,为铁路运输安全筑牢防线。

蒸笼车间里的钢铁匠心

七月的总装车间,温度计的指针一次次突破40℃,像个密不透风的蒸笼。但对于钢轨焊接团队的技术人员来说,这样的“烤”验早已是家常便饭。

在履带式道岔钢轨闪光焊机的周围,机械工程师南云龙正趴在闷热的设备底部,用卡尺反复测量着焊接机头的安装精度,“差1毫米都可能影响道岔焊接的平顺性,暑运期间铁路运输繁忙,咱们的装备可不能出半点差错。”他一边说着,一边在记录本上详细标注着测量数据。

与此同时,在控制软件调试区,电子工程师史雯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曲线。为了让恒位移控制系统达到±1毫米的精度要求,他和团队已经连续一周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焊接过程就像一场精密的舞蹈,每一个阶段的电流、压力、位移都要完美配合,尤其是道岔区域结构复杂,任何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影响行车安全。”他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对控制程序进行着最后优化。

现场与车间并肩作战

暑运期间,团队面临着“双线作战”巨大压力:总装车间要完成装备的最终调试,建设现场则需要保障装备稳定运行。

清晨五点,天刚蒙蒙亮,集装箱式道岔钢轨闪光焊机的调试团队就已经出发前往施工现场。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钢轨上时,他们已经完成了设备的通电检查,准备开始当天的焊接作业。

在车间里,研发团队正进行着最后的可靠性测试。七月的车间温度高达45℃,技术人员们钻进狭窄的空间检查系统,出来时浑身都被汗水浸透。“这台装备的作业半径增加到5米以上,能满足道岔多个接头的焊接需求,仅是布局设计我们就设计多版方案。”机械设计师彭鹏指着装备上焊接机头说,“小型化设计让它更灵活,但对精度要求更高,每一个零件的安装都不能马虎。”

创新突破实现技术跨越

道岔钢轨闪光焊机集闪光焊接、感应热处理于一体,不仅能胜任道岔区域的复杂焊接任务,还能兼顾正线钢轨焊接,两种装载平台的设计更是解决不同工况下施工难题,标志着我国在钢轨焊接领域实现新突破。

恒位移控制系统的突破是“点睛之笔”:将钢轨闪光焊接消耗量控制在±1毫米内,这在以往的钢轨焊接装备上难以实现,“这就像给装备装上了‘智慧大脑’,从闪光到顶锻,每一个动作都有精确的参数支撑。”研发带头人李力解释道。正是这样的技术创新,让我国钢轨闪光焊接技术体系更加完备,也为铁路运输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从单一装备到完备体系,钢轨焊接团队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铸就了我国钢轨焊接技术的辉煌成就。道岔钢轨闪光焊机的成功研制,只是他们众多成果中的一个缩影。暑运期间的忙碌身影,彰显的正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新”的团队精神。

随着YHGC-1200Z型装备通过试用评审,我国工务装备体系更加完善,钢轨现场焊接质量和运输安全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团队成员表示,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优化装备性能,为建设世界一流铁路贡献更多力量。当夜幕降临,车间和施工现场的灯光依然明亮,那是铁路建设者们用坚守与创新点亮的希望之光,照亮着铁路高质量发展的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