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新闻

发布时间:2025-08-12   阅读次数:55  

[关闭]

暑运攻坚丨科技赋能“一带一路”数字化建设

盛夏七月,烈日如火。在西北边陲的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在东南亚腹地的中老铁路沿线,铁科院集团公司电子所货运系统事业部的工程师们挥汗如雨,用智能化技术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动能。

霍尔果斯:
智慧口岸建设跑出“加速度”

七月的烈日炙烤下,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站换装场门吊智能化升级改造工程正如火如荼推进。背后的主角,正是电子所货运系统事业部的项目团队。

该工程由乌鲁木齐铁路局集团公司投资建设,是国铁集团智慧口岸站建设的重点示范应用。项目实施后,可进一步促进霍尔果斯口岸站运力资源和联运需求的有效衔接,提高铁路口岸站通关和联运生产效率,增强口岸站铁路国际联运市场竞争力。

电子所2025年5月底中标项目,6月初组建团队进场,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创新采用“两智一孪生”技术体系:

智能设备

运用先进设施设备与新一代数字技术,完成换装场集装箱龙门吊的自动化远控改造,实施宽、准轨货车装载视频监控,架设智能化门检,安设固定式自动防护信号系统等;

智慧大脑

基于与铁路95306系统、数字口岸系统等国铁统型业务系统的互联共享,建设铁路口岸站智慧场站大脑,实现数字化箱场管理、自动化作业计划、智能化调度协同、智慧化辅助决策等;

数字孪生

构建铁路口岸站数字孪生平台,对口岸站换装场整个区域空间及主要设备设施完成仿真建模,融合多元应用数据,实时呈现场站全景布局、生产作业动态、设备运行调度、安全防护预警等。

“充分利用夏暑三月黄金期,全面开展工程建设总攻坚”,这是团队设定的工作总基调,就是为了高质量保证年底完成工程交付,不负总体进度要求。

时下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站日均温度40℃。面对高温“烤”验,团队制定了“防高温防中暑、干两头休中间”的错峰施工策略。为参建职工备好防暑降温用品,强化施工安全教育,充分抓抢早班时间,并利用当地夏季昼长夜短的自然条件,从龙门吊智能化远控设备改造,到数智场站核心系统软件集成研发,每项任务都在争分夺秒高效推进。

中老铁路:
跨境货运系统攻坚

与此同时,中老铁路货运二期项目组也在夜以继日地奋战中。

随着中老铁路跨境货运量的持续增长,单日发送量屡创新高,中老铁路货运二期集中办理项目建设迫在眉睫。今年3月起,电子所货运系统事业部技术人员韩少明、丰秀帅、徐占领、罗晓龙便远赴老挝,投入项目的研发与实施中。在异域热土挥洒汗水,以实干助力中老铁路货运跨境运输迈向新台阶。

老挝常年高温、潮湿,七月更甚。韩少明等四人在高温多雨的天气环境下,组织完成硬件设备的物流运输及开箱验收、设备机房安装和调试,多次主持和参加老中公司、万象南站、孟赛站的业务流程调研、系统适配、系统演示和人员培训等工作。

在孟赛站、琅勃拉邦站等试点车站,他们无暇顾及生活条件的艰苦,一门心思扑在现场货运站生产作业和货运系统流程的适配问题研究上。白天面对货主、车站工作人员做专项培训和需求调研,晚上梳理问题连线国内开发团队。

项目组正是用这种夜以继日、奋力拼搏的工作方式,坚持铁科人克服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不断优化中老铁路货运集中办理系统,成功实现中老铁路独具特色的货运营销与生产组织的高度统一。

目前万象站运营中心已开始组织硬件设备验收,孟赛站完成货运集中办理上线试运行。项目组的工作和努力得到多方肯定,后续还将持续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圆满完成中老铁路货运集中办理系统上线任务。

在这个被汗水浸透的夏天,铁科人用智慧和汗水,在高质量“一带一路”铁路重点项目中书写中国铁路科技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