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新闻

发布时间:2025-08-15   阅读次数:46  

[关闭]

我是党员丨宋永丰:十五载深耕牵引制动,以匠心守护高铁速度

宋永丰,中共党员,铁科院集团公司机辆所牵引制动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15年来扎根动车组牵引制动整车试验一线,对系列化复兴号动车组牵引系统,CR450动车组牵引系统及高原铁路机车车辆深入开展研究,成果屡获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中国交通协会科技进步奖。

十五载深耕牵引制动技术

今年是世界铁路诞生200周年。在7月8日至11日举行的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期间,新一代高速动车组CR450复兴号动车组惊艳亮相。该车型通过技术优化,最高运营时速达400公里,实现运行阻力降低22%,牵引效率提升4%,整体减重10%,能耗下降20%,具有更高速、更安全、更节能、更舒适、更环保、更智能等特点。

这惊艳一刻凝结着许许多多铁科人的心血,机辆所牵引制动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宋永丰就是其中之一。

2022年至2023年,在研制CR450动车组的科学试验中,宋永丰牵头组织开展了技术条件参数试验及新技术部件换装试验。

那段时间,宋永丰一头扎在现场,及时响应国铁集团相关部门的要求,白天紧盯测试工况和试验数据,晚上召开技术会和交班会,然后回驻地继续处理数据,编制试验计划……待动车组入库后,又马不停蹄地与检车的组内同事对接测试设备状态。

2023年6月28日,福厦高铁湄洲湾跨海大桥上,试验列车实现单列时速453公里、相对交会时速891公里;6月29日,福建海尾隧道内,试验列车实现单列时速420公里、相对交会时速840公里。其中,宋永丰带领团队通过牵引计算,支撑冲高方案的制定,为刷新世界纪录作出积极贡献。

试验前一晚,宋永丰只睡了不到三小时。连夜带领牵引制动团队确认设备状态,凌晨校核牵引计算方案,确保交会试验科学精确。试验中,他坚毅地注视着牵引同步采集系统,有条不紊地调出牵引系统不同点位参数进行对比确认,一副万事俱备的成竹在胸状态。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列车顺利通过交会地点,为CR450样车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宋永丰的计算极其严谨准确,负责担当交会操纵的动车组司机在试验结束后,握着他的手,反复说着“计算很精准,我开车时心里才踏实”。

以温暖凝聚科研向心力

宋永丰在研究室有口皆碑,这份认可源于他统筹项目时的周全考量、处理事务时的稳定心态,更源于他对团队成员发自内心的尊重。

一个项目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前瞻性的策划。宋永丰推进项目时,总想方设法厘清所需条件与潜在困难,通过精准布局提高工作效率。他善于总结经验、提炼方法,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团队成员,带动大家共同进步。与他共事过的团队成员,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他的 “情绪稳定”—— 面对急难任务,总能沉着应对;遭遇不顺时,从不见他传递负能量,用冷静的分析稳住团队心神。

尤为可贵的是宋永丰对同事的尊重。项目实施与任务交办时,他总能体谅对方的难处,耐心讲解前因后果,确保信息高效传递。这种共情与坦诚,既提升了团队效率,更凝聚起温暖的向心力。

在宋永丰看来,党员担当多一点,科研攻关才能高一层,团队成长就能快一步,“一个党员一盏灯,我所做的就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团队和周围更多人在党的事业中发光发热,展现才华。”

用担当诠释科技报国志

作为基层党员,他如饥似渴地从科学家精神中汲取智慧养分,在“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里感悟铁路事业的红色基因,在铁科前辈的优良传统中获取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将自身对轨道交通的热爱与工作的积极热情有效结合,积极投身铁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在黏着问题研究等关键基础理论攻关中,他发扬钉钉子精神,既仰望星空探索未知,又脚踏实地深耕细作;在牵引制动数字化仿真平台搭建等关乎长远发展的领域,他耐住性子、坚定信心,带领团队勇闯技术“无人区”;在高原铁路、CR450 科技创新工程等国家战略项目中,他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忠诚履职,充分发挥党员技术骨干的先锋突击作用,勇当攻坚克难的尖兵。

在高原铁路机车车辆的科技攻关过程中,面对高原铁路复杂边界条件以及各专业间的设计接口需求,他不仅一力承担着电力牵引的技术工作,还担当了多专业技术统筹与牵头职责。他牢记共产党员的使命,常常工作至深夜,办公室的灯火始终为他而明,悄然染霜的白发无声诉说着坚守与担当。

正如牵引制动研究室老主任陆阳老师所说,“干我们这行,8小时工作制肯定不够。一天不干够10个小时,心里不踏实。”秉承铁科前辈拼搏奋斗的光荣传统,宋永丰带着团队日夜钻研、反复推敲——那反复推演的每一个数据,那字斟句酌的每一回验算,那集思广益的每一场研讨,恰似共产党人“钉钉子精神”的当代诠释:将寻常工作淬炼至极致,便是成就非凡的通途。

面对“为什么这么拼”的疑问,宋永丰的回答朴素而深刻:“高铁是国家名片,共产党员就该守好这份荣耀,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在党旗下的庄严承诺。”

当复兴号动车组飞驰在广袤国土上,那精确的牵引控制里,跃动着无数像宋永丰这样的共产党员的初心。他们用专业成就诠释忠诚,以工匠精神托举使命,在钢轨延伸处,在机车车辆技术创新与装备升级的实践中,书写着科技强国、交通强国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