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15 阅读次数:55
我是党员丨刘通:以数智之笔绘就铁路运维新篇
刘通,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铁科院集团公司金化所PHM技术研究室副主任、网络安全防护组组长。主要从事机车车辆领域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数字化检修专业工作。主持和参加2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铁集团、铁科院课题。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项,获中国铁道学会、铁科院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4项。2023年,荣获国铁集团直属机关建功立业劳动竞赛先进工作者。
以实践铸就技术革新根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刘通深谙此理。作为金化所“机车PHM+车轮系统”研究的技术掌舵人,他深知真正的创新源泉在基层,在轰鸣的机车库房,在布满油污的检修地沟。
2020年起,他带领团队,长期奔波于全国各机务段的生产一线。寒来暑往,星辰为伴,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的机务现场。汗水浸透工装,油污沾染面颊,只为贴近最真实的运维痛点。数年间,累计收集、梳理、分析来自一线的需求与反馈逾千条,每一次倾听、每一次记录,都是对系统精准优化、直击要害的坚实铺垫。这份源于泥土的“真知”,成为驱动技术迭代最强劲的引擎。
为精准掌握车轮磨耗规律,刘通坚持每日清晨第一班跟随轮对工程师下到闷热地沟,手持卡尺在昏暗光线下测量车轮。他敏锐地发现部分车轮存在轮缘增厚反常现象,导致机车未达正常周期就因超限被迫“临修”。面对此问题,刘通与工程师经反复验证,提出轮缘主动减薄模型,实现对车轮的预防性精准维修。模型应用后有效减少因轮缘超限所造成的临修次数,提高了机车的周转率。
实践证明,数据模型与现场经验的深度融合,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释放运能的关键。
面对覆盖全国18个铁路局集团、2万多台机车、30多万片车轮的庞杂系统升级重任,刘通展现出非凡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攻坚克难的韧性。近3年来,他和团队高效完成20次全路范围的系统升级迭代。
系统架构的调整、算法的优化、用户界面的改进,无不凝聚着团队的心血。奋勇攻坚数据孤岛、设备异构、现场条件差异等重重关隘,最终实现PHM+车轮系统的全路覆盖和联网应用。这一重大成果,宛如在万里铁道线上织就一张精密的车轮健康监测“天网”,为轮对安全提供强劲有力的数字化保障。
用创新绘就运维升级蓝图
不仅精于“器”的构建,刘通更深谙“利”之道。
他觉察到,实现覆盖还不够,关键在于如何利用数据驱动决策,实现轮对运维的精细化、经济性管理。为此,他与团队积极推动“经济性镟修模型”在实际运维中的深入应用。
该模型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镟轮工”与智能算法的完美结合,基于车轮的实际磨耗数据、运行工况、材料特性等多维信息,精确计算出最优的镟修时机和镟修量,避免过度镟修造成的材料浪费和寿命折损。
在刘通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经济性镟修模型的应用比例在全路攀升至98%。自2022年系统在全路全面铺开应用后,全路机车车轮轮径综合损失率下降0.1毫米/万公里。
这微小的数字背后,是海量车轮磨损的有效遏制,是材料损耗的大幅降低。经科学评估,车轮的平均使用寿命预计可提升10%以上。
这微小的数字背后,更是刘通以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共产党员对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展现他作为铁路科技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这一成果为降低机车车轮全生命周期运维成本开辟新路径,有力推动轮对检修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数字化转型,为铁路运营降本增效贡献了可量化、可持续的科技力量。
在稳固现有成果的同时,刘通从未停止对未来的思考与探索。他站在轮轨技术发展的前沿,以敏锐的洞察力,开创性地提出“机车车轮镟修数智化升级”这一极具前瞻性的研究方向。构建一个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数字孪生系统,实现车轮镟修从计划制定、过程控制到质量评估的全流程智能化、可视化、可预测化,将传统的“修复型”维护升级为更高级的“预测型”和“主动型”健康管理。
这一构想并非空中楼阁。凭借扎实的工作基础、清晰的技术路线和令人信服的潜在价值,刘通成功争取到济南局、武汉局、太原局的课题立项支持。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他深入青岛机务段和武昌南机务段,组织试点应用。从设备联调、数据采集到算法验证,他与现场技术人员并肩作战。主持召开多场现场技术研讨会,与一线专家深入交流,不断打磨方案细节,推动研究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青岛机务段推进数智化升级时,车轮表面伤损精准识别成关键瓶颈。面对光照变化、油污干扰、伤损形态复杂等难题,刘通带领团队与机务段紧密协作,采集海量车轮图像构建样本库,反复迭代优化模型。
他们蹲守现场,结合镟修工反馈调整参数、增加多角度成像。当系统成功在作业中精准识别出人工易忽略的踏面剥离时,现场爆发出赞叹。一位资深镟修工感慨:“以前打手电筒一寸寸看,费眼还易漏检。现在‘电子眼’又快又准,质量更有保障了!”这正是刘通团队追求的目标。
试点成果获得现场单位的高度赞誉,充分证明该方向的巨大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全路推广前景。这关键的一步,如同在轮对运维智能化升级的蓝图上落下了坚实的一笔,为下一阶段的技术飞跃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
以担当驱动全所转型发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刘通的视野并未局限于自身负责的PHM领域。作为金化所网络安全防护组组长,他肩负着推动全所业务数字化转型的重任。他深刻理解,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信息化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抓手。
说干就干,身为党员的刘通,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组织精锐团队,历时精心研发,成功打造“金化所生产经营一体化综合管理系统”,犹如为金化所装上强劲的“数字心脏”和高效的“神经网络”。有效整合了原本分散的业务流和数据流,覆盖金化所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材料腐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铁科金化产业基地、工程施工、轴报系统运维等核心业务板块。
更重要的是,刘通力主建设涵盖车轮、车轴、轴承、钢轨、焊接接头、油脂、材料腐蚀等多专业、多维度数据的“金化所数据中台”,为金化所带来源头活水般的数据价值。通过挖掘数据关联,拓展数字经济的应用场景,有效赋能科研创新、生产管理、市场服务等各个环节,为金化所整体业务模式向更高效、更智能、更高质量的方向加速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在刘通身上,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与家国情怀,是新时代铁路青年科技工作者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洪流的生动写照。他和团队将始终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坚守,奋勇投身铁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为铁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