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29 阅读次数:281
数字赋能站城融合 打造新一代智慧枢纽新范式
今年6月,新建重庆东站建成投用,一跃成为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和重庆的城市“新地标”。智慧枢纽调度指挥中心、“山茶花”造型一体式集成岛式空调、智慧卫生间……这座高铁大站以丰厚的“科技家底”,将智慧科技融入服务全链条,为南来北往的旅客带来高效、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重庆东站总建筑面积122万平方米,集成28个高铁站台和29条到发线,日均客流设计容量超过20万人次。铁科院集团公司电子所北京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经纬公司)承担该站信息化建设,2024年年中进场施工,仅用6个月取得关键突破,8个月实现系统落成,以12个月极限工期提前完成,创下高铁信息系统建设速度的新纪录。
以新技术驱动建造革命:
BIM协同+工艺创新
项目全面应用BIM技术,实现从“虚拟建造”到“实体施工”的全过程数字化映射。通过仿真施工获取更准确的工程基础数据,优化施工流程,实现人、材、机资源的科学配置,大幅减少资源浪费与返工。
利用BIM仿真对机房工程进行模拟规划,开展碰撞试验,优化设备安装与管线排布。这一数字化管理方式显著提升工序衔接效率,推动施工现场向精细化、数字化转型,为“零返工、零延误”奠定基础。
除BIM协同施工外,重庆东站项目还突破多项创新性工艺。针对大尺寸LED显示屏、扬声器、摄像机等悬挂设备,采用“物理插销+防坠钢丝绳”的双重固定方式——
插销结构提供稳定支撑,钢丝绳则形成安全冗余,有效防范震动与位移风险,体现了北京经纬公司对施工安全与运维可靠性的高度重视。
以新平台重塑运营体验:
智慧枢纽+人文关怀
重庆东站部署了由北京经纬公司自主研发的“旅客服务与生产管控平台”,平台基于AI、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车站打造了集客站服务、生产、运维、应急于一体的实时管控“智能大脑”,极大提升生产运营效率。
该平台通过客运车站人员、设备的协同联动,为旅客提供自助购票、智能引导、快捷验票、便捷购物等全流程、无缝化、自助式的出行服务,并通过对车站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的智能控制,营造更加温馨、舒适的候车环境。
管控平台还接入建筑设备监控与能源管理系统,对站房内空调、电梯、照明、给排水等主要机电设备进行集中管控,并对主要用能设备的能耗进行统计、分析,科学制定节能策略,助力车站实现绿色、低碳、安全运行。
以严管理筑牢质量根基:
网格化管控+精益施工
施工期间,面对多单位协同作业与多专业立体交叉施工的复杂局面,北京经纬公司积极谋划,当好“总协调”,穿针引线,精准调度。一方面搭建高效协同的沟通桥梁,谱写协同作业的乐章;另一方面,通过精准把控每个专业工序的衔接节点,编织出严丝合缝的施工网络,保障整体工期目标。
在项目中实施网格化分区管理,将施工区域划分为网格单元,配置专职网格员进行穿透式管控。主要领导定期巡检、全程跟班,紧盯工程线、营业线施工等关键环节;严把人员准入关,落实“一人一卡一培训”制度,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科学制定精细化“天窗点”施工计划,严格执行营业线安全规程;实现了项目全过程零事故。
质量管控方面,严格执行“三检三审”质量管控流程(自检、互检、专检三级检验,设计文件、工艺标准、验收规范三重审核),确保工程质量过硬,关键工序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
以12个月极限工期圆满完成任务,各项管理指标优于行业标准,展现出北京经纬公司在超大规模体量管理、极限工期压缩、复杂界面协调、创新施工工艺、智慧管理平台、高危场景施工等方面的卓越能力和创新水平。
从充分满足旅客需求,到打造更舒适的出行环境,重庆东站这座智慧枢纽车站的成功实践,为国内大型高铁枢纽的信息系统集成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标志着我国高铁信息系统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