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24 阅读次数:141
岩土工程学术论坛在铁科院隆重举行
9月20日,金秋叠翠,群英云集,“岩土工程学术论坛”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召开,以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引领,聚焦岩土工程前沿科技,深入探讨铁路工程与岩土技术融合创新的新路径。
本次论坛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主办,高速铁路轨道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河海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协办。会议邀请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相关行业单位专家发表特邀与主旨报告,涵盖隧道掘进、高速磁浮、地基处理、数值方法与绿色智能建造等领域的前沿进展。
石家庄铁道大学教授杜彦良在《我国全断面掘进机发展现状与展望》特邀报告中,系统梳理我国全断面掘进机的发展历程,基于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关键技术突破与应用成效分析,展望未来国产装备自主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为我国重大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正高工何华武在《高速磁浮发展路径思考》的特邀报告中,围绕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战略意义与发展方向,系统阐述技术最新进展,提出未来发展路径与实施建议,为推动交通强国建设、完善现代交通体系、满足高质量出行需求及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重要指导。
在主旨报告环节:
《有液化夹层场地在长周期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特性》
通过振动台试验揭示液化夹层场地在长周期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规律,并分析碎石桩处理的加固效果,为液化场地稳定性评估和地基处理提供新思路。
《黄土沉积环境与场地湿陷特征研究》
基于西安塬区黄土的系统调查与试验,分析沉积环境与湿陷性之间的关系,揭示湿陷变化规律,为区域工程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基于系统性能的软土地基上路基稳定与变形控制》
提出复合地基主动变形控制理论,揭示“渐进破坏机制”和“跨越破坏机制”,并形成相应的规范化方法,显著提升软土地基工程的稳定与安全控制水平。
《海洋软土与近岸基础工程研究及实践》
系统总结港口与防波堤建设中的软土处理技术,展示粉砂质地基深水码头和防波堤工程中的关键技术突破,为深水化、大型化港口建设提供工程支撑。
《饱和土体流固耦合弹塑性动力高效有限元方法研究》
提出新的砂土弹塑性模型与数值解法,开发高效有限元计算平台,大幅提升复杂岩土动力问题的计算效率与精度。
《土力学对岛礁工程建设的贡献》
结合南海岛礁建设三十余年的研究,总结珊瑚砂土力学成果在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岛礁工程的发展展望,彰显土力学理论对国家重大工程的支撑作用。
《黄河流域路基绿色智能建造与韧性提升》
分享路基服役性能精准评价、灾变智能感知与主动防控、全寿命周期绿色建造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展望路基绿色智能建造的未来方向。
本次论坛是一次岩土工程领域高水平、宽视野、深融合的学术盛会。作为承办单位,高速铁路轨道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是铁科院集团公司所属9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之一,始终瞄准世界铁路轨道技术前沿,汇聚全国优势资源协同创新,聚焦“时速400公里及以上高速铁路轨道系统”“高原极端环境铁路轨道系统”和“安全绿色智能铁路轨道系统关键技术”等方向开展研究,为中国高铁技术持续领跑提供坚实支撑。
展望未来,铁科院集团公司将继续秉持开放协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理念,携手各界共同推动岩土工程科技创新,为推动铁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交通强国建设、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贡献铁科力量。